中新網福州8月4日電 (葉秋云)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博物館內的永陽風情館里,用復古莊寨構件營造出的“古代廳堂”,清代木制“天地君親師”紋案屏,清代錫制雙龍花盞燭臺……眾多老物件陳列其中,琳瑯滿目,令入館的參觀者恍若穿越時光。
站在永陽風情館內,福建省民俗收藏家鮑國忠向記者表示,要了解中國鄉(xiāng)村文化,首先必須了解廳堂文化;如果說廳堂文化是一本書,那每一個器物組成了這本書的每一頁。
“你有沒有名堂?所謂名堂,指的就是什么堂號出來的!笔种笐覓煸凇肮糯鷱d堂”的“恩榮堂”牌匾,鮑國忠說,堂號是宗法社會中氏族文化的反映,是一個家族或支派的代稱,通過堂號可以判斷出姓氏家族的血親源流和文化淵源。
年過七旬的鮑國忠,不僅能詳細介紹每一件老物件的大小和功能,對其背后的故事也如數(shù)家珍。在他看來,每一件老物件,都是一本書,值得不斷解讀和揣摩。
因此,自接觸收藏至今,不論是賣房收藏老物件,還是創(chuàng)辦各類博物館,鮑國忠都樂在其中。
“從小,我便對老物件十分喜歡,真正進行大規(guī)模收藏是1992年開始的。”鮑國忠追述道,那年,他從永泰調到福州工作。當時,正值福州大規(guī)模進行舊城改造,許多待拆遷老宅中的牌匾、木雕構件、彩漆家具、藤竹編工藝品等老物件大量流向市場。
“那時,我常去左海公園、臺江花鳥市場等地淘寶,主要收藏的是古籍、奇石、錢幣、根雕、瓷器等!彪S著購買的老物件越來越多,鮑國忠賣掉了自己在永泰縣城購置的房產。
剛開始,他只是在福州購買老物件。隨著對收藏的愈發(fā)“癡迷”,他后來到外地出差或旅游,發(fā)現(xiàn)跟福建相關的老物件,就都要買下。
收藏品逐漸增多,鮑國忠便產生了辦博物館的念頭。2001年,他和女兒與一企業(yè)家共同創(chuàng)建的“福建讀一民間珍藏館”在福州左海公園開館,這是福建省首家民營博物館。如今,這家博物館因合同到期而關閉。
20余年間,鮑國忠已陸續(xù)創(chuàng)辦10余家博物館。當下,由鮑國忠提供藏品、負責陳列并向社會免費開放參觀的博物館就有8家,每年累計參觀人數(shù)超50萬人次。
永陽風情館是鮑國忠與永泰縣博物館聯(lián)辦的,于2017年開館。館內,一本在馬來西亞出版、華僑必讀的《福州音注》吸引了記者的目光。據(jù)鮑國忠介紹,清末時期,許多福州人去馬來西亞,為了解決語言不通的問題,華僑便編寫了這本語言翻譯書冊,以便快速掌握馬來西亞語,融入新的環(huán)境。
另一本書名破損的《更路簿》則用文字記錄了航海知識。其中,“泉州”“姑嫂塔”等地名依稀可見。鮑國忠說,這本書也稱為轉路簿、星路簿,古時,福建人出海到南洋一帶去,通過觀天象和山等來辨認方向,通過文字記錄的方式一代又一代傳下來。
在鮑國忠看來,每一件老物件的背后都有著“故事”。收藏并保護好這些老物件,并不僅僅是為了懷舊,而是為歷史保留記憶和智慧。
“老物件最好的歸宿是博物館,只有展示,才能讓它們‘活起來’!滨U國忠說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