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(wǎng)福建新聞8月1日電 將樂是“閩學鼻祖”楊時故里,楊時尊師重教的精神和學以致用的教育理念,對后世產(chǎn)生了深遠的影響。近年來,將樂法院致力研究楊時教育思想,將其融于少年審判和青少年法治教育等工作中,形成了法院與政府、社會、學校、家庭五方力量相融合的青少年保障機制。
助學:立教修學,讓少年明理守法
“歡迎小朋友們來到將樂法院,大家知道法院是做什么工作的嗎?”法院干警問道。
“我知道我知道,是可以幫助吵架的人和好的地方!”小朋友們爭先恐后地回答,現(xiàn)場氣氛熱烈。
“我現(xiàn)在知道了,法徽的天平代表著公平公正!我一定要好好學習,將來也要當法官。”
一個個萌娃懷著好奇和期待走進法院,充分點燃了對法律的興趣和好奇心,將法治的種子播撒到了每個孩子的心中。
楊時在《二程粹言·論學篇》中說道:“教不立,學不傳,人材不期壞而自壞!苯逃窃炀腿瞬诺母舅。
近年來,將樂法院秉承楊時所訓,以法教學,讓少年明理守法。通過指派21名青年干警擔任全縣21所中小學法治副校長,以法治講座、法律知識競賽等形式寓教于學,進校開展法治講座15場,普法師生5000余人次。同時,在將樂蛟湖、龍棲山及法院院內(nèi)設立青少年法治教育研學點,將法治教育嵌入學生研學課程寓學于趣,通過“請進來”開展法治研學體驗4場,普及學生200余人次。此外,該院還推動萬安學校自籌建立模擬法庭,讓學生們近距離接觸司法審判工作,以沉浸式法治體驗寓教于樂,共開展模擬法庭3場,參與師生200余人。通過“普法于學、普法于趣、普法于行”的普法新模式,全方位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。
幫扶:立雪衛(wèi)少,護少年健康成長
留守兒童小丁因父母離異后各自組建家庭,小丁遂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,小丁的父母平時疏于對小丁的管教,導致小丁在學校常常被他人欺凌,因此產(chǎn)生了厭學的心理。法院了解情況后,主動與小丁進行結對,聯(lián)合“火箭”社工共同對小丁開展心理疏導,并對小丁開展多次幫扶活動。經(jīng)過努力,小丁終于轉變心態(tài)考上了理想的中學。
近年來,將樂法院依托民事審判庭設立“少年法庭”, 成立“立雪”女子審判團隊,利用周末上門輔導學習,在節(jié)假日為留守兒童送上書包、文具等學習用品,“一對一”教育輔導18人,走訪慰問30余人,幫助留守兒童助學圓夢。聯(lián)合“火箭”和“春風”兩個社工組織開展勸返行動,通過電話聯(lián)系、定期走訪等方式幫扶輟學學生共計11人,助力其完成學業(yè)或提供就業(yè)機會。對案件中因病、因傷致貧、因案返貧等困境兒童積極爭取司法救助金,助其家庭渡過難關,共計幫扶36人次,發(fā)放司法救助金41萬余元,以巾幗力量、柔性司法,讓未成年人感受司法溫情。
幫教:正心誠意,讓少年回歸生活
“你欺負同學,導致同學受傷,而你的母親為了替你賠償,為你爭取從輕處罰的機會,傾盡全力,省吃儉用,要體諒母親的良苦用心,不能辜負了她對你的愛!遍_展法庭教育是涉少案件審理中常見的一幕。小李因欺凌同學被公訴機關提起公訴。案件審理期間,承辦法官積極與各方溝通,釋法說理,最終小李的母親及時替小李賠償損失,取得被害人諒解。聽到法官的教誨,小李落下懊悔的淚水,
“欲正其心者,先正成其意!闭恼\意是儒家倡導的一種道德修養(yǎng)境界,也是楊時理學思想的核心。
面對“掉隊少年”,將樂法院打造“法院+社工”模式,與將樂火箭社工服務中心簽訂框架協(xié)議,就涉少案件引入審前調(diào)查機制、心理疏導機制、危機干預等柔性司法舉措,進一步做好涉案未成年人審前社會調(diào)查、緩刑矯正、心理疏導、就業(yè)就學等工作。聯(lián)合教育、民政、關工委、團縣委等職能部門,會簽《涉少案件教育幫教機制》,在未成年人教育保護、精神關愛、社會幫教等方面形成合力,促進社會“一條龍”保護發(fā)揮作用。與縣公安、司法、婦聯(lián)等12個部門共建聯(lián)席會議機制,共建家庭教育指導中心,隨案發(fā)放《家庭教育責任告知書》122份,《家庭教育指導令》10份,發(fā)布全市首份《關愛未成年人提示函》;與婦聯(lián)共建“婦女微家”,聯(lián)合開設“愛+”公益課堂,幫助涉少當事人家庭化矛盾、解心結,通過心理疏導、危機干預、矯正幫扶等多種形式,讓折翼少年回歸生活,走向新生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