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(wǎng)福建新聞正文

指尖縱橫的福建傳統(tǒng)竹編技藝:七旬匠人盼傳承

圖為李伏清的雙手與竹絲。 蕉城區(qū)融媒體中心 供圖
圖為李伏清的雙手與竹絲。 蕉城區(qū)融媒體中心 供圖
圖為李伏清編制的幢籃。 蕉城區(qū)融媒體中心 供圖
圖為李伏清編制的幢籃。 蕉城區(qū)融媒體中心 供圖
圖為李伏清在編制幢籃。 蕉城區(qū)融媒體中心 供圖
圖為李伏清在編制幢籃!〗冻菂^(qū)融媒體中心 供圖
圖為李伏清編制的幢籃!〗冻菂^(qū)融媒體中心 供圖
圖為李伏清編制的幢籃!〗冻菂^(qū)融媒體中心 供圖
圖為李伏清編織“2021”字樣!〗冻菂^(qū)融媒體中心 供圖
圖為李伏清編織“2021”字樣!〗冻菂^(qū)融媒體中心 供圖
圖為竹編制品上的“喜”字!〗冻菂^(qū)融媒體中心 供圖
圖為竹編制品上的“喜”字。 蕉城區(qū)融媒體中心 供圖

  中新網(wǎng)寧德9月12日電 (李錕 黃璐)“人常說慢工出細活,幢籃是慢活細活,賺不了錢,現(xiàn)在很多人不做了,也沒人學(xué)!睂τ谥窬幖妓嚨膫鞒校c竹子打了一輩子交道的李伏清深感憂慮。

  幢籃,是一盒一盒疊起來、挑著走的竹編禮籃,設(shè)計精巧、造型生動、制作精細。在過去的日子里,大到婚喪嫁娶、做壽上梁,小到日常盛物,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(qū)家家戶戶都能看到它的身影。

  在蕉城區(qū)石后鄉(xiāng)芹后村,村內(nèi)毛竹資源豐富,村民善于利用竹子編制畚箕、竹籃等各類生活用品。其中,幢籃工藝尤為精湛。

  村中一座庭院內(nèi),71歲的傳統(tǒng)竹編藝人李伏清身前工作臺上擺滿竹篾、手鉗、鋸刀、釘板等工具,身旁幾個編制好的禮籃樣品,帶著“花好月圓”“闔家團圓”“吉祥如意”等字樣。

  李伏清取一段竹子,用篾刀將竹子劈開,去除中間竹節(jié),對剖成均勻的竹片,再單獨取出竹皮部分剖成青篾片,細分為竹絲。

  “一根竹片要分得又薄又細,才能編出好東西!毖哉Z間,李伏清一手握住刀具、一手拉動竹條,一條約3毫米寬、厚度不足1毫米的竹絲被輕松拉出。

  兒時,李伏清在伯父指導(dǎo)下接觸到竹編技藝,16歲時前往福州拜師學(xué)藝。隨后,他多年行走于寧德市各縣市區(qū),以竹編手藝為生。

  “竹編是個精細活,很考究技藝,一絲一毫都差不得!崩罘逭f,編制幢籃要經(jīng)過選材、破竹、修竹、劈篾、切篾、制版、打籃筐、編格等工序;編喜蓋最為繁瑣,有起籃底、納籃角、折籃嘴、織籃蓋、安提手及彩繪上漆等20多道工序。

  使用竹絲篾條縱橫經(jīng)緯編織出各色用品,是一門古老的傳統(tǒng)手工藝。李伏清說,一名出色的竹篾匠必須做到基本功樣樣扎實,件件通曉。

  染色竹條搭配原色竹絲,讓竹編圖樣豐富多彩。過去,李伏清會上山采摘樹葉并用傳統(tǒng)方式提取植物染料;隨著染料制品的成熟,他現(xiàn)也省去了自制染料的工序。

  編織中,李伏清一挑一拉,數(shù)十條竹絲在他指尖輕松“玩轉(zhuǎn)”;雙手極為靈活地游走在竹絲之間,穿、插、釘、套……一條條分散的竹絲,很快就在他的指尖下,連成了一片片。不到一刻鐘,“2021”的字樣呈現(xiàn)眼前。

  李伏清說,不同規(guī)格的幢籃,編制時不用尺度量,全憑經(jīng)驗和想象力,自己只要稍加構(gòu)思就可以輕松編出,編成后在籃筐邊上漆上紅漆,寓意喜慶吉利。

  由于手藝出眾,李伏清成為了蕉城民間有名的竹篾匠。然而,隨著塑料制品及金屬制品的普及,不少竹編制品逐漸被市場淘汰,李伏清的竹編制品已基本只剩禮籃。

  他說,偶爾有人慕名前來,或?qū)iT定制竹編用品,或駐足欣賞竹編手藝,為他的竹制品拍上一兩張照片,“這都讓我十分滿足。”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