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(wǎng)福建新聞正文

三明市普查辦摸清風險底數(shù) 助力防災減災

  房屋建筑調查98.37萬棟,供水廠調查21座;森林可燃物樣地調查761個,減災能力、野外火源、歷史火災等調查填報數(shù)據(jù)12.99萬條……今年以來,三明市風險普查調查成果陸續(xù)匯交至國務院普查辦,截至7月24日,三明市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總體進度達95.8%。

  2020年5月啟動,2022年底將完成。三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,成立市政府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,將風險普查納入市政府重點工作進行督辦。

  三明市調查對象有100萬多個,統(tǒng)籌是重點也是難點。市普查辦編制《三明市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總體方案》,統(tǒng)籌推進全市地震災害、地質災害、氣象災害、水旱災害、森林火災等調查與評估,著力摸清災害風險隱患底數(shù),查明區(qū)域抗災能力。

  制定分工表,由市應急、氣象、地震等9個部門牽頭實施行業(yè)領域普查,教育、文旅、民政、衛(wèi)健等20多個部門單位組織調查對象填報《調查表》;制定流程圖,明確普查階段任務、時限要求、質量標準,有序推進清查、調查、質檢、核查工作;制定考評辦法,將普查工作列入市對縣級政府和市直部門年度安全生產考評內容,盯緊“調查對象數(shù)量一個不能少”“《調查表》指標信息不能錯”,以考評促進度保質量。

  三明市普查辦既當“指揮員”,又做“操盤手”。召開3次部署會、4次推進會,發(fā)出工作提示函12期,進度通報8期;在“勤、細、嚴、深”上下功夫,開展調研、座談、培訓等工作,及時解決普查中的困難和問題;爭取國家普查專項補助資金815萬元,支持各縣(市、區(qū))和市應急、住建、城管、氣象等部門開展普查。

  三明市普查進度始終居全省前列,數(shù)據(jù)質量符合技術規(guī)范,去年12月,市普查辦被國務院普查辦通報表揚。

  風險普查為人民

  開展“五個一”宣傳活動,讓社會各界了解普查意義、目標、進展和成果,營造全社會關心普查、支持普查、參與普查的良好氛圍。

  開設一個宣傳專欄。三明市普查辦在《三明日報》開設“聚焦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”專欄,刊發(fā)行業(yè)領域普查情況10期;寧化縣、大田縣等普查辦在微信公眾號上開設“自然災害風險普查知多少”等專欄。媒體成為群眾知悉普查信息的主要來源。

  創(chuàng)作一部宣傳作品。全市創(chuàng)作短視頻、動漫等宣傳作品13部,圖文并茂、聲色并舉地介紹普查內容、分享工作經(jīng)驗、宣傳普查成果,累計點擊(轉發(fā))量達11萬多人次。

  制作一塊宣傳牌(欄)。在縣、鄉(xiāng)、村人員密集場所建立宣傳牌(欄)433塊,宣傳風險普查知識和工作動態(tài)。

  懸掛一條宣傳橫幅。在“10·13國際減災日”“5·12全國防災減災日”期間,懸掛橫幅、張貼海報及LED屏等宣傳標語1726條,讓普查宣傳進社區(qū)、進農村、進學校、進企業(yè)。

  發(fā)放一份宣傳品。在購物袋、扇子、雨傘、宣傳單(冊)等上印制風險普查知識、標語等,伴隨著44620份宣傳品讓普查走進千家萬戶。

  堅持邊普查、邊應用、邊見效

  5月24日至6月19日,三明市出現(xiàn)持續(xù)性暴雨,全市平均降雨量達500.4毫米,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。市普查辦和各級各部門利用普查成果,助力防汛救災工作。

  “防”有重點。氣象部門運用氣象災害風險普查成果,提前發(fā)出預警。自然資源部門對排查出的1928個地質災害隱患點、7824個房前屋后高陡邊坡隱患點明確防災監(jiān)測人、責任人,累計出動專業(yè)技術人員1934人次,處置地災災情41起,轉移161人。住建部門加強老舊房屋巡查排查,累計發(fā)現(xiàn)并處置房屋3398棟,緊急轉移群眾15018人次,保障了群眾生命安全。

  “轉”有場所。鄉(xiāng)、村開放應急避難場所合計1947處,緊急轉移避險群眾4萬余人次。市應急局調撥棉被400床、帳篷100頂、折疊床300張、毛巾被500條等生活救助物資,保障了群眾緊急避險和轉移安置。

  “救援”更高效。6月13日,永安市調動武警、消防、民兵等18支應急隊伍530余人次,在洪田鎮(zhèn)、小陶鎮(zhèn)等地處置災險情240多處,轉移、解救受困群眾124人。清流縣在靈地鎮(zhèn)、賴坊鎮(zhèn)、李家鄉(xiāng)等地提前預置應急救援隊伍,成功轉移受困群眾243人。

  目前,三明市普查工作進入收官階段。市普查辦與省普查辦聯(lián)動開展評估與區(qū)劃工作,加快推進普查成果落地運用,為三明革命老區(qū)高質量發(fā)展示范區(qū)建設筑牢防災減災“銅墻鐵壁”,守護人民群眾美好家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