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華社澳門4月18日電(記者李寒芳、劉剛)位于澳門老城內街的夜呣街對于外地游客而言,是條“隱世”的小街。每日下午,人們很容易就順著炭火烘烤的香氣,找到“最香餅家”。
創(chuàng)辦于1957年的“最香餅家”以手工炭燒杏仁餅聞名,如今在夜呣街有兩家店面,一家每天現場制餅,另一家則是對外售餅的店面。
“之前是外公李繼煜做餅,外婆黎愛珍挑著扁擔,走街串巷去賣。到了上世紀70年代有了一些本金,就買了夜呣街的店面,傳承到我媽媽、舅舅這一輩。2020年,‘最香餅家’獲得澳門特色老店稱號,在政府資助下我們盤下現在這個店鋪,之前的店鋪變成工廠!痹凇白钕泔灱摇钡赇亙龋谌鷤鞒腥俗T思穎告訴記者。
“最香餅家”的鎮(zhèn)店產品包括:粒粒杏仁餅、鮮奶核桃餅、蛋黃肉心杏仁餅、蟲仔餅、蛋卷等。這些餅的特點是入口甘香松化、餅粉幼滑。
下午1點左右,制餅店鋪大門開啟。綠豆粉、糖、水、花生醬按比例搓好,師傅們在如小山般的粉末原料中倒入植物油,混合成型。接下來,他們靈巧地在模具中撒入杏仁碎粒,再倒入粉末,壓實后輕輕一磕,一排印有“最香”字樣的杏仁餅便留在了竹簍上。另一邊,老師傅在做傳統(tǒng)蛋黃肉心杏仁餅,咸蛋黃搓勻再薄切至透明,肉心切成薄片,包入餅內。
一摞摞竹簍在炭火上烘焙,餅慢慢從乳白色變成微黃色,杏仁的香味也逐漸溢出。慢火烘烤半小時后,師傅將杏仁餅移開冷卻,隨后便可以包裝起來,送上隔壁的貨架。從磨粉打餅、烤餅到包裝,所有環(huán)節(jié)均由人手包辦。
杏仁餅是澳門手信的代名詞之一。在口岸、機場,游客們幾乎人手一份。他們大包小包提著的各種澳門糕餅,有的來自大工廠制作,也有的來自“最香餅家”這樣的家庭式作坊。幾十年來,這種“手工制作,炭火烘焙”的香味,源源不斷吸引著游客。
從廣州來的蘇氏姐妹慕名找到“最香餅家”!拔覀兛创蟊婞c評上說這個餅家傳統(tǒng)、純手工,找了很久,問了很多人才找到這里!碧K小姐說,“我們喜歡傳統(tǒng)、手工的做法,特意買一點回去吃以及送親友!
澳門市民黃先生是“最香餅家”的老主顧,他說:“我這次買了原味的杏仁餅、雞仔餅送給內地朋友,支持本地原創(chuàng),這種老店已經不多了!
譚思穎說,生意最好的時候,買餅也需要排長隊,F在因為疫情影響,游客不如以前那么多!耙驗槭鞘止ぶ谱鳎幌駲C器壓制的那么硬,所以很多顧客覺得更酥脆可口。”
作為第三代傳人,譚思穎也在思考如何在堅持傳統(tǒng)的基礎上不斷創(chuàng)新。“最香餅家”推出了更適合年輕人的小包裝,也在考慮時機合適時向內地電商拓展。不過,傳統(tǒng)味道和純手工制作依舊是這家老店不變的內核。
“‘最香餅家’最大的賣點就是傳統(tǒng)和手工。我們保持這份初心,不沖數量,保證品質,保留澳門的特色!弊T思穎說。
2020年,澳門特區(qū)政府文化局將杏仁餅制作技藝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。文化局表示,杏仁餅作為傳統(tǒng)唐餅的特色種類之一,是中華飲食文化在澳門傳承發(fā)展的重要體現,其形象更成為澳門的美食文化符號之一。
歷經一甲子傳承、三代人的堅守,店內“最香餅食”匾額上四個大字雖已褪色,但本土的原味依然傳承……
“杏仁餅是澳門的非遺,好想保留下去,讓更多人認識澳門的文化名片!弊T思穎說,也希望疫情快點過去,更多的人能夠來到澳門,光顧“最香餅家”。